最近在山东省平度市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时发现,由于受气候影响,今年这里的大葱锈病特别严重。为控制病情蔓延、提高防治效果,当地一些菜农用超过几倍的剂量使用三唑酮、戊唑醇等杀菌剂防治大葱锈病,用药间隔期也缩短了。超量和频繁使用这些杀菌剂,的确能对控制当前锈病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,但也给下季作物留下了隐患。
当地一位农业技术员王伦石不无忧虑地告诉笔者:“大葱收获后,来年春季多数种甘蓝、白菜、马铃薯,像今年这样大剂量使用三唑酮等杀菌剂,会对土壤造成污染,三唑酮会在土壤中形成一定的残留,明年开春很可能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。”
正如他所说,三唑类杀菌剂,即带“唑”字杀菌剂,如三唑酮、戊唑醇、氟硅唑、丙环唑等,对作物有抑制作用,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,不能超量使用,否则轻者抑制当季作物生长,重者影响下茬或多茬作物生长,尤其是多效唑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更长。
这几年,因超量使用农药造成下茬作物减产的事例并不少见。如在沂南县农村我们发现,农民因在花生上过量使用多效唑控制花生旺长,结果造成对下季作物的抑制;在一些蔬菜种植区,农民为提高除草效果,任意提高除草剂使用浓度,导致下季作物减产甚至绝收。此外,在五莲县我们看到部分烟农使用复硝酚钠喷施黄烟,开始按3500倍液的剂量喷施,黄烟长势良好,烟农为进一步提高产量,认为用量越多越好,提高了复硝酚钠使用倍数,结果反而抑制了黄烟的正常生长。
像这样不按规定超量使用农药、盲目追求眼前效果、只顾一时管用不顾下季作物安全的做法在相当一部分农民中存在,这是非常不可取的。长期以来,有些农民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,认为病难治、虫难防、草难除就是使用的药量不够,只要加大农药用量就能提高防治效果。其实不然,影响农药防治效果的原因很多,除选用正确的使用浓度外,还和温度、种植结构、种植品种、管理模式、防治时机、用药时间、用药方式等多方面有关。只片面增加农药用量,会使某些病菌和害虫更容易产生抗药性,造成用药量越来越多,病虫害越来越难治。而超量用药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,还容易导致农残超标使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,有些农药因土壤残留会影响下季或多季作物的正常生长,其危害要经过多年才能消除,对土壤、水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是一种污染,可谓是有百害无一利。
这样不科学的用药习惯需要尽快扭转过来,对于农民来说,尤其需要改变旧有观念,防病治虫也要有长远眼光,以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,注意合理栽培,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,抓住最佳的防治适期,把有限的农药用在“刀刃上”,这样才能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。
(原标题:使用农药不能光顾眼前管用)
来源:农民日报